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文学常识中的郭沫若。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其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一、代表作
郭沫若代表作是《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曾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女神》。
大型历史剧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诗集有《战声集》、《蜩螗集》等。
杂文、随笔有《沸羹集》、《今昔蒲剑》、《天地玄黄》等。
郭沫若自传体三部曲由《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组成。
1、《女神》
郭沫若的代表诗集,收录1919年到1921年的郭沫若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它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2、《屈原》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剧本根据历史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生平写成,全剧共分为五幕,以代表爱国阵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为主线,塑造出了爱国诗人屈原这个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主题,《屈原》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人物婵娟,是郭沫若虚构的理想人物,郭沫若创造地把她当作“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来写的,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
3、《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话剧作品,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
4、《蔡文姬》
为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剧中讲述两千多年前的才女蔡文姬受丞相曹操之请从南匈奴返回汉朝继承父亲蔡邕遗志续修汉书的故事。
5、《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郭沫若在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前夕写下了警世名篇《甲申三百年祭》。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这篇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1944年4月18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加长篇按语,这篇文章成为全党整风文件。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9年初,从西柏坡准备进京的毛泽东风趣地将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毛泽东在回答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的话时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二、经典名句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意为开拓了台湾这一荒凉之地,赶走荷兰殖民者,创造伟绩,实为一代中华英雄。此挽联由郭沫若为郑成功所做,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明朝郑成功光复台湾。
3、“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出自郭沫若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题诗,对司马迁编写《史记》做了高度评价,形容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比孔子,其功绩造福后代,千秋不灭。
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苏轼曾让人评价他的词和柳词(指柳永)的高低,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正是苏轼的得意之作,而苏轼和辛弃疾先后引领宋代的豪放词风,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美芹悲黍”指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希望南宋不要像南飞的大雁偏安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5、“可是我们今天的音调为什么总是不能和谐。”
出自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女神之再生》是《女神》诗集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它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彻底摧毁那个万恶的黑暗世界,去建设一个像太阳那样光芒四照的新的,美的中国的决心。
6、“太阳哟,可也曾把我全身的影儿投在了后边的海里。”出自郭沫若《沙上的脚印》。
7、“你把这海上的松树斫倒了,哦,我也被你斫倒了。”
出自郭沫若《新月与白云》,诗人借月儿、白云这两个意象抒发其爱情的烦恼和焦灼。
2.(单选题)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虚构的历史人物是( )。
3.(单选题)中国的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前后,新诗正是其中的一支。1921年,29岁的( )写下了《女神》,形式、艺术、精神皆自由,堪称新诗奠基之作。
4.(单选题)郭沫若在( )的纪念祠写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评价了此人在词坛的地位和政治抱负。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上一篇:604.历史常识中的淝水之战
下一篇:606.文化常识中的战国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