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历史常识中的“淝水之战”考点汇总。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一、时间
发生于公元383年,东晋时期。
二、对战方
东晋与前秦。
前秦将领苻坚、苻融等;东晋将领谢玄、谢石、谢琰等。
三、地点
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四、结果
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五、影响
淝水之战使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相关典故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
草木皆兵:前秦的指挥者苻坚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
投鞭断流: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自己有非常多的兵马,把每个兵的马鞭子投到江里,都能截断水流。
2.(单选题)中华五千年文化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下列成语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3.(多选题)关于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4.(单选题)坚与符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这一故事发生于( )。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下一篇:605.文学常识中的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