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文化常识中的汉字七体

发布时间:2025-04-14 10:47:00
考点导图
考点详解

  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文化常识中的“汉字七体”考点汇总。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汉字七体”是指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

  一、甲骨文

  2017年10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别名:

  “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2、所处朝代:商朝

  3、性质:

  汉字的源头,是中国发现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

  4、发现地: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5、主体内容:

  商朝人认为万物有灵,凡是遇到军国大事、战争、农事等都要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也叫“卜辞”,甲骨文是记载“占卜”过程的王室档案。

  【扩充】: “中国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首次发现甲骨文,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

  二、金文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1、应用年代:

  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

  2、代表作品:

  有《毛公鼎》铭、《大盂鼎》铭等。

  三、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1、性质: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2、代表作品:

  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扩充】: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字书的基础,正文以小篆为主。

  四、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1、起源: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

  2、代表作品:

  有《曹全碑》、《张迁碑》等。

  五、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率的隶书,称草隶,后逐渐发展为章草,至汉末,脱去章草的波磔,圆转用笔,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遂成今草,一般称之为草书。

  1、代表人物:

  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崔瑗、张芝、张旭、怀素,其中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①、张旭

  张旭,唐代书法家,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代表作为《肚痛帖》。

  ②、怀素

  怀素,唐代杰出书法家,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天下第一草书”指的是怀素的代表作《自叙帖》。

  ③、张芝

  张芝,东汉书法家,创立“今草”,被誉为“草书之祖”。

  代表作品有《终年帖》、《冠军帖》。

  【扩充】: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六、楷书

  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逐趋成熟。

  1、代表人物

  ①、钟繇

  钟繇,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

  代表作有《宣示表》,其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帖”

  ②、欧阳询

  欧阳询,唐朝大臣,与虞世南、褚遂良,人称“初唐书坛三巨头”,欧阳询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天下第一楷书”)、《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

  ③、颜真卿

  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

  ④、柳公权

  柳公权,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⑤、赵孟頫

  赵孟頫,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创“赵体”书。

  赵孟頫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等。

  【注】:楷书四大家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七、行书

  刘德升,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行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1、“天下三大行书”

  ①、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③、《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2、 “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世人合称为“苏黄米蔡”,并称为“宋四家”。

  ①、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代表书法作品有《黄州寒食帖》、《宝月帖》等。

  ②、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代表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痊鹳铭》等。

  ③、米芾

  米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代表书法作品有《张季明帖》、《蜀素帖》等。其中《蜀素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④、蔡襄

  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代表书法作品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等

  【扩充】:清宫“三希帖”

  《快雪时晴帖》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 此帖列于首位。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书作品。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配套试题
1.(多选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汉字由最原始的石刻字符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包括(  )等。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2.(单选题)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

 

3.(单选题)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单选题)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字体上讲属于(  )。
A.隶书
B.草书
C.行书
D.楷书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事考必胜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小程序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微信客服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