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兜牢毕业生就业底线

发布时间:2025-02-24 10:31:45

本期申论轻松学的主题是:兜牢毕业生就业底线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五分钟,轻松学申论。

【背景资料】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偏好悄然变化,就业心态多样化、就业选择个性化,更加注重职业发展、自由空间、价值认同,“慢就业”“缓就业”以及灵活就业的比例不断上升。

【标准表述】

顺应新变化新趋势,要从解决结构性缺口、拓展就业空间等方面发力,推动毕业生从“好就业”转向“就好业”。

【对策表述】

从政府角度来看,应创新就业举措,持续满足需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先进制造业等,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智力型、技能型岗位,提升青年群体就业承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建构毕业生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贯通融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让企业与教育培训平台实现社会化与市场化补充,满足青年群体丰富多元的自我提升需求。推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提升就业牵引力,持续探索“青年驿站”的“安居+就业+社交”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打通毕业生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兜牢就业底线。

对学校而言,应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调整学科设置、增加特色课程、强化就业教育,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市场产业要求、学生能力追求。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范式,前置就业窗口,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增加实习实践,让大学生提前走进真正的职场。涵养就业“硬软技能”培育和成长的良好生态,厚植高质量充分就业基础。

对就业者来说,应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新就业形态不断出现,“求职难”与“用人难”的结构性矛盾凸显。毕业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识别就业新风口和新业态,主动对接职场所需。有效衔接课业与专业,让科研实践“做中学”、实习实训“试就业”,从而精确调整就业预期、提升求职能力,选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赛道。

【结语】

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凝聚多方合力。政府、高校、企业应协同构建适配新型就业形态的支持体系,毕业生则需在提升专业素养中增强择业主动权。通过制度优化与个体成长的双向奔赴,推动青年在职业探索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共同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就业生态。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 2025年2月22日 第05版

官方微信公众号:事考必胜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小程序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微信客服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