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历史常识中的古代科举考试流程

发布时间:2023-09-18 10:05:21
考点导图
考点详解

  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历史常识中的古代科举考试流程。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一、童试

  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唐、宋时称州县试,明、清称郡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

  县试为童试考试中的第一场,由县官主持通过才能取得府试资格。

  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内进行,由知府主持,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会获得一个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之后就可以参加院试。

  院试也叫章试,童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中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

  二、乡试

  解试又称乡贡、乡试,因为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解试在各省省城举行,秀才均可参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解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考中的举人获得选官的资格,凡考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三、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大多在二、三月份举行,故又叫春闱,举办部门为礼部,所以又叫礼闱。

  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四、殿试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由武则天创立,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

  考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五、“连中三元”。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配套试题
1.(单选题)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每一级考试的第一名都有专门的称谓,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分别是_____。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元、解元、状元

 

2.(单选题)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它产生于(  )。
A.汉
B.隋
C.唐
D.宋

 

3.(单选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在(  )被废除。
A.隋朝
B.唐朝
C.清朝
D.中华民国

 

4.(单选题)"三元及第"是(  )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该称号者寥寥无几。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军功制
D.科举制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事考必胜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小程序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微信客服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