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历史常识中的历代重要选官制度

发布时间:2023-09-15 10:11:01
考点导图
考点详解

  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历史常识中的历代重要选官制度。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5分钟,轻松学公基。

  一、先秦时期

  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

  就其主体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二、汉代

  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主要是选拔孝廉。

  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为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征辟制度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三、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由于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五、北宋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六、明清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

  1905 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考试的成语】:

  金榜题名: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蟾宫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独占鳌头:皇宫里有一个用石头刻的鳌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踏在鳌的头上揭榜。

  五子登科: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所以叫五子登科。

配套试题
1.(单选题)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它产生于(  )。
A.汉
B.隋
C.唐
D.宋

 

2.(单选题)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状元及第、独占鳌头等成语与中国历史上哪一制度息息相关?(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有(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御史制

 

4.(单选题)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  )元光元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A.明太祖
B.隋炀帝
C.秦始皇
D.汉武帝
 

本期试题共5道,全部试题请点击底部查看原文开始做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做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事考必胜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小程序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微信客服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