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综应》规范词:文化自信类(111条)
《申论》《综应》规范词:文化自信类
| 材料语言 | 规范表达 | 
| 提到具体的、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很好,比如:带动婚纱摄影、婚庆、休闲旅游、动画、剪纸等发展 |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 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基地、艺术墙等 | 完善文化设施 | 
| 让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到普通百姓生活中,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 活化文化 | 
| 恢复重阳节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 继承文化传统 | 
| 某地/某人讲述当地的文化,如:他用亲切的方言,娓娓道出了他心目中阿拉善人的民族大义和乡愁 | 推介/宣传/推广/传播独特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 | 
| 在农村创办书屋/购买图书/添置设施/动员参加读书活动/开展农技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 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 | 
| 文化站以前在小区的路边/健身场地竖起宣传栏,但读书人少,现在科学制定宣传栏版面,精心设计,采用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 | 创新宣传方式 | 
| 村民闲暇时读书读报/唱小曲/扭秧歌/舞蹈/打腰鼓的越来越多 |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 
| 剧本来源都是平时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主角都是自己演自己 | 题材真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 
| 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基地、艺术墙等 | 完善文化设施 | 
| 每天打开电视机,映入眼帘的都是多角恋、伦理剧之类的文化作品 | 文化产品庸俗 | 
| 一些文化活动只是虚有其表,单纯为了“排场”搞一些看似“新颖”的活动 | 重形式,轻内涵 | 
| 各种节日越来越缺少韵味 | 传统文化式微 | 
| 吸收、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 | 文化开放包容 | 
| 不加分析地盲目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民族精神文化价值 | 文化虚无主义 | 
| 把文化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 | 以洋为尊 | 
| 历史时空错位,对历史事件的语言表述随意等 | 去历史化 | 
| 有些作品的创作只为迎合当下人民群众的“娱乐精神” | 创作娱乐化 | 
| 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很少 | 历史知识少 | 
| 群众抵制不健康的外来文化 |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 火爆朋友圈:上电视新闻;成为“网红” | 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攀比、赌博、追求一夜暴富 | 不良的社会风气 | 
| 学习某好人好事案例,对此进行宣扬 | 发挥典范和楷模带头作用 | 
| 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如《清明上河图》融入到现在产品中 | 融入文化经典 | 
| 不是仅仅保留一座桥、一块碑、一个房子、一座店铺,而是一条街、一道河、一个古镇的整体保留 | 整体性保护 | 
| 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 | 保留原真性 | 
| 集民俗展示、文创、商铺、旅游为一体的园区 | 文化综合体 | 
| 让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普通百姓生活中,以此来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 | 活态化保护 | 
| 靠自身争取到讲话的主动权、对外发言的内容自己说了算 | 掌握话语权 | 
|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所产生的认同的深度和广度 | 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 | 
| 我国在文化输出过程中,没有让国外民众对我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产生系统的认识 | 文化输出缺乏系统性 | 
| 国产影片与诸多优质的国外大片相比,仍显得粗糙了一点 | 我国文化产品质量粗糙 | 
| 在修缮保护过程中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 全面保护 | 
| 在修缮保护的过程中,将各村老屋的不同之处保留下来,让每座老屋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画像” | 保留各村老屋特色 | 
| 陆续开展省级、市级及县级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 分级申报文化遗产 | 
| 图书覆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儿童科教等多个方面 | 图书覆盖面广 | 
| 诚信缺失、讹人、见死不救等现象司空见惯 | 道德失范 | 
| 看周围的朋友都做了某事,于是自己也想尝试 | 从众心理 | 
| 分辨不清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甚至以丑为美 | 审美能力不足 | 
| 沾沾自喜于自己在道德上的“高人一筹” | 道德优越感 | 
| 平庸的文化创作大量存在,好的作品难得一见 | 文化创作水平低 | 
| 以前在农村,谁家有个事,八方来帮忙。而现在,村民见了面也没了热乎劲,彼此少了联络 | 人情味淡薄 | 
| 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等同起来,不能放任外来文化自由流通 | 限制外来文化商品 | 
| 中国的端午节,就被某国以“江陵端午祭”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已经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我国文化资源被盗用 | 
|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的进口多、出口少 | 我国文化逆差严重 | 
| 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录了文化的古建筑、古文物民俗聚落等景观在人为作用下,逐渐“灰飞烟灭” | 破坏历史文化景观 | 
| 不少新闻网站总喜欢报道一些低俗不堪的新闻,比如某明是粉丝为追星干过哪些荒唐的事 | 媒体迎合低级趣味 | 
| 小区总起一些洋名,弄得像西方似的 | 地名洋化 | 
| 北至十梓街、南至乌鹊桥路段改为其清朝时期的历史路名 | 恢复历史路名 | 
| 有些尚未脱贫的人家也“打肿脸充胖子”,掏空家底甚至借钱来“撑场子” | 面子心理作崇/虚荣心严重 | 
| 他身家10亿,而他本人却开着10万元的车子,穿着35元的衬衫 | 节俭朴素 | 
| 某人毅然舍弃国外高薪工作,坚决回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止 | 爱国/报效祖国 | 
| 演出形式涵盖采茶戏、歌舞、器乐表演等多个门类 | 丰富演出类别/丰富演出形式 | 
| 农村大多数地区基层文化活动总是停留在传统的唱唱跳跳,搞活动就是喊一喊、凑一凑,以花灯、小戏、广场舞居多 | 基层文化活动缺乏新意 | 
| 仔细分析一些农家书屋的书籍,会发现不少都是出版企业的库存书 | 农家书屋图书更新慢 | 
| 英国伦敦市每10万人拥有1.4个文化场馆,而我国平均40万人才拥有1个文化场馆 | 我国公共文化场馆人均拥有量少 | 
| 现在的文化宫毫无“文化”可言 | 文化场馆缺乏文化性内容 | 
| 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文化站,但形同虚设 | 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不足 | 
| 文化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 |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失衡 | 
| 国外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基本都是些片面的概念 | 对我国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对中国文化理解片面化 | 
| 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在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交相辉映、彼此交流 | 拓展地区间的人文交流 | 
|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领悟与人民群众的疾苦、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创作出为了人民、抒发人民、心怀人民的故事 | 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 
| 群众倡导本国文化,从心底里热爱、推崇本国文化 |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 群众闲时只能赌博、打麻将等,没有其他可供娱乐的项目 | 缺乏娱乐方式/娱乐内容不丰富 | 
| 修建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基地、艺术墙等 | 完善文化设施 | 
| 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 | 原真性保护 | 
|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保留其中某一个部分,还要重视周边的整体风貌 | 整体性保护 | 
| 完善文化站管理制度,要求按时开放、按章管理、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 | 完善对文化设施管理 | 
| 关于“牛郎织女”“梁祝故里”等,各地如“无头苍蝇”般争得不亦乐乎 | 盲目争夺文化遗产 | 
| 文化产业从2.0到3.0 | 文化产业升级 | 
| 符合这个地方的文化,体现当地的特色冈格 | 强调文化地域化 | 
| 但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旅游热,GY村也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把古村的文物保护好,把文脉保护住,留住古村底蕴 | 保护性开发 | 
| W新区购买公共服务时,根据群众的需求和新区实际情况确定“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通过公开招标,将新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 | 社会化运作 | 
| 前些年,M村的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邻里摩擦不断,迷信屡禁不止……村党支部书记老覃意识到,乡亲们钱袋子鼓了,但脑袋却空了 | 社会风气不良 | 
| Y县开始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改革:以征地形式将古民居所在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后公开挂牌出让,通过放开流转交易,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古民居保护连接、利用的通道 | 借力社会资本 | 
| 新民县还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乡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给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 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 | 
| 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研究基础建设,我们在日常也应该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 
| N市不仅不断完善建阳宋慈主题法治阵地建设,还将朱子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廊桥文化等优势资源融入法治文化元素: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五夫镇朱子文化生态园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和平古镇、下梅村、城村和五夫镇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促进特色古民居与“复古”样式的法治文化资源相融合 |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 | 
| 为了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全国首部运河保护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 为做好XX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 
| 祠堂始建于明代,以前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有村民去里面祈福祭祖,平时大部分时间闲置。如今,祠堂被改造成了“周村文化礼堂”,门前挂起了“周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周村老年人协会”等牌子。放学后,村里的孩子结伴在这里看漫画;周末,老年人相约在这里聚会、看戏…… | 盘活文化资源 | 
| 在S市从事保洁工作的马女士,2016年成为了“文化江海云”APP的忠实用户。通过这款APP,马女士可以掌握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信息,并通过提前预约,和儿子一起观看免费展览和公益演出,参与社区亲子活动等,十分方便 | 文化服务数字化 | 
| 大运河沿线的杭州运河元宵灯会、宁波妈祖信仰、湖州含山轧蚕花、嘉兴三塔踏白船、绍兴背纤号子,以及湖笔制作、黄酒酿造等传统技艺也得到了持续性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 
| 2015年,C市在修建地铁3号线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运济古城的西关城门城墙遗址。为了保护西关遗址,经过多轮研究设计,相关部门最后决定变更设计方案 |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 
| 文化部的有关报告则显示,在国际文化市场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占有13%,而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仅有6% | 文化软实力不足 | 
| “网络中国节”活动,就是希望在今天重新挖掘和弘扬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理解和传承节日所承载的那些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让我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 | 弘扬传统文化 | 
|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展区展示了有线家庭沉浸式体验中心、智能乐器等高端文化装备制造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有我们年轻人熟悉的游戏电竞 |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 | 
| 针对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的调查数据显示,24.4%的受访者一年中从未去过这5类场所,61.6%的人平均每年去1到5次。而市民对文化馆的年均光顾次数更低,93.7%的人平均每年到馆5次以下 | 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参与度低 | 
| 群众“点菜”到底“点什么”“怎么点”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文化大院提供的文艺产品离真正满足群众口味还有一定差距 | 文化产品不符合群众需求,没有坚持以人为本 | 
| 然而这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剪纸艺术,长期以来处于零散的节前生产状态,唯一的县办企业“蔚县剪纸社”,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都极其有限,影响面不大 | 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 | 
| 从2008年起,张家口在涿鹿连续举办祭祖大典。“敬拜中华三祖大典”打造了一个涵盖“和合文化”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大典,使其成为展示以民族大融合、大团结为特质的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窗口,成为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的纽带 | 打造文化品牌 | 
| 某省的B民俗文化村曾经红极一时。然而,短短数年间,这一区域就分布了十多家同一文化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都是清一色的以本地风味小吃和传统技艺为主的业态 | 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 | 
| 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服务思路的转变,要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 转变文化服务思路,提供“点菜式”服务 | 
| “文化江海云”app除了包括16个区县的资源,还囊括了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景点等文化场所的数字资源,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 
| 为解决基层农民“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在Y省已开展了8年 |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 
| APP还开发了生字本、知识问答、汉字游戏等增值服务,并完整收录《新华字典》最新纸质版全部内容,提供数字版与纸质版对照查阅功能。但同时,该APP每天仅有2个字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40元的情况也引发了争议 | 提供知识付费服务 | 
| 倒逼相关部门将文化场馆不仅要建好,更要利用好,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可利用率,增强自身魅力 | 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 | 
| W新区文化馆在为街道、社区、企业等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将群众文化需求定位为文化馆的工作目标,与基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的服务模式 |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需求导向 | 
| 三地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文化产业 | 
| 近年来,深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国家文化外交战略 | 文化事业 | 
| 故宫、国博等单位的数字化工程,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方式 | 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 | 
| 实现了以党建推动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休闲文化的集群发展 |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 
| 对汉字怀有敬畏之心,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文化自觉 | 文化自觉 | 
| 对外来文化接纳和文化创新的底线在于自身的独立与清醒,没有坚守住这底线,恐怕始终都会陷入文化拿来主义的怪圈,日益丧失文化自信和创造的能力 | 文化自信 | 
| 枫泾留下的是历史的原貌,是原来真实的景,未增加什么新东西,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从而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真性 | 对古村落、古建筑、文化遗产进行原真性保护 | 
| 潮州市近年来积极以文塑城,以文兴旅,文旅结合,使千年古城焕发出全新活力 | 借助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 
| 经过多方协商,这些城市达成共识,共同发布“梁祝传说”联合申遗倡议书,确立起“天下梁祝文化是一家”的理念。终于,“梁祝传说”进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对有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申遗工作 | 
| 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全县上万农民从事剪纸产业,还专门建立了广灵县剪纸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 | 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 
| 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8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共27人 | 非遗传承人 | 
| 从闲置教学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路 | 打造文化综合体 | 
| 文物就应该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的观赏,让民众共享 | 文化共享 | 
|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无论从频率、水准和反响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 | 文化输出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