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要求
关于“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学上说的“刘易斯拐点”指的是一个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B.如果一个国家学龄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则可以说该国拥有“人口红利”
C.一般而言,处于“刘易斯拐点”的社会应注意缩小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
D.存在“人口红利”的国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B
【解析】“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故D项正确。存在“人口红利”的国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局面。所以B项其表述应改为“一个国家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A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C项正确,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短缺意味着接下来不再适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注意产业结构升级。
发布时间:2014-07-01 10:09:36
相关试题
-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是:() 2014-07-01
-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以下关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2014-06-30
- 下列属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2014-06-30
- 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06-30
- 下列关于“十二五”规划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4-06-30
-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20世纪末在基本实现“小康”的情 2014-06-30
-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 2014-06-30
- 以下行为属于低碳经济做法的是:() 2014-06-30
-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 2014-06-30
- 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 201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