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3-03-17 09:38:29

本期申论轻松学的主题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关注公众号:事考必胜。每天五分钟,轻松学申论。

【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标准表述】

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作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层“最后一公里”,治理效果实不实,基层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当前一些基层的治理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到头来老百姓却不买账,原因就在于没有抓到基层治理的关键处、点子上,没有把治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需求处。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一定要避免搞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的形式主义,必须立足基层实际,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对策表述】

抓住基层治理的核心,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导向。当前,基层治理工作时常出现与群众需求不一致、治理路径与重点把握不明确、各种社会关系协调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没有把握好基层治理,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导向。从基层治理的根本取向来看,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基层治理的着力重点来看,随着治理重心下移和强化基层治理,基层治理需要调整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到群众中间。从基层治理的手段方法来看,基层治理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转变基层治理思维,把满足群众多元利益诉求作为治理的基点。一要推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全方位融合。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坚持需求导向,提升基层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路径与群众多元利益诉求的契合度。二要推进治理关口前移。走出基层政权“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推动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增强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三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握基层群众的认知层次和需求差异,健全多元主体共治创新平台,构建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使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

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体现服务基层群众和基层发展的需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需要明确“谁来治理”的需求导向。如在社区,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农村,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此,基层机构改革应坚持需求导向,体现服务基层群众和基层发展的需要。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进入新时代,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也在进行深刻调整,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其一,提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能力。其二,要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其三,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结语】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素材来源:《学习时报》 2023年3月15日 A17版

官方微信公众号:事考必胜
添加微信客服 关注微信小程序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微信客服事业单位考试在线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