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招聘公告

发布时间:2022-04-19 15:29:11在线客服:

  2022年04月19日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桂人社发〔2011〕155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桂人社规〔2021〕7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现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2022年度公开招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单位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管、相当正处级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包括:负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新闻报道和信息服务工作,相关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编辑、发送、更新及平台管理与维护,以及自治区人大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

  二、招聘岗位

  本次公开招聘实名编制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5名,具体岗位及要求详见招聘岗位信息表(附件一)。

  三、报名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素质好;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四)18周岁以上,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五)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文化程度、专业或技能条件,其中专业目录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指导目录(2022年版)》;

  (六)符合岗位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七)招聘岗位中有年龄要求的,时间统一计算到报名首日,年限按足年足月累计。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2.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调查的人员;

  3.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人员;

  4.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

  5.在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纪律行为的人员;

  6.现役军人;

  7.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凡与招聘单位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人员,不得应聘与单位负责人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8.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

  9.其他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

  四、信息发布地址

  (一)本次公开招聘公告及拟聘人员公示在广西人事考试网(www.gxpta.com.cn)、广西人大网(www.gxrd.gov.cn)、“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

  (二)本次公开招聘核减或取消招聘计划、面(笔)试公告、面(笔)试成绩及进入各招聘环节名单、公开招聘资格审查结果等事宜,在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

  五、招聘流程

  (一)考生报名

  1.报名时间:2022年4月20日至4月28日,逾期不再受理。

  2.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具体提交以下材料: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附件二)和疫情防控调查表(附件三)的扫描件。

  (2)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各类奖励证书、职称证书、中共党员身份证明材料(须加盖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或基层党组织公章)等的扫描件。

  3.以上材料压缩包发送至电邮:zzqrdrsc@gxrd.gov.cn,邮件标题及压缩包文件名设置为“2022年公开招聘+姓名”。

  4.其他事项:

  (1)报考人员所提交的报名材料应真实、准确,因提交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或者错误填写报名信息,而造成资格审查、面试资格审核、考核不通过等后果,由报考人员自行承担责任。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2)本次公开招聘不向报考人员收取任何考试费用。

  (3)本次公开招聘不指定教材和辅导用书,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敬请报考人员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二)资格审查

  1.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桂人社发〔2011〕155号)的相关规定,由本单位负责审查报考人员报考资格。根据报名人员提供的材料,审查其年龄、专业、学历、学位、职称等信息是否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报考人员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取消报考资格。

  2.资格审查结果于报名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在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本单位将在考试时间安排确定后,提前10个工作日在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开考岗位、考试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三)考试

  A.岗位1、2、3:

  若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初审人数比例超过1:10,增加笔试环节,按成绩高低取前10名进入面试。

  若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初审人数比例达到1:3及以上、但不超过1:10的,可直接进入面试。

  若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初审人数比例达不到1:3,根据规定可核减招聘岗位人数或取消招聘计划。

  B.岗位4:

  若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初审人数比例达到1:3及以上的,考生统一进行笔试,按成绩高低取前10名进入面试。

  若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与通过资格初审人数比例达不到1:3,根据规定可核减招聘岗位人数或取消招聘计划。

  1.笔试。需要进行笔试的岗位,将于笔试当天对考生身份证原件进行复核。如不能参加笔试的请提前3天电话告知招聘联系人。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在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公布。

  2.面试。面试前一天,对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网上报名的相关材料原件进行复核。如不能参加面试的请提前3天电话告知招聘联系人。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含)以上为合格。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考生面试成绩,考生确认本人成绩并签名。成绩在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公布。

  不需要进行笔试的岗位,如因考生缺考,面试时达不到3:1比例面试的,该岗位考生成绩须达到70分(含)以上,方可进入招聘下一个环节;考生成绩都达不到70分(含)以上的,取消该岗位的招聘。

  3.考试总成绩。需要进行笔试的岗位,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不需要进行笔试的岗位,面试成绩即为考生总成绩。考试总成绩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四)考察

  按照同一岗位报考人员的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按岗位计划招聘人数1:2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面试成绩(总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得确定为考察人选。考察的重点是了解考核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岗位匹配度等方面情况,以及学习工作表现和报考期间的表现,并对考察对象资格条件进行复核,核实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报考回避的情形等方面情况。

  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的,或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不真实的,或重要的档案材料不齐全、不真实,以及个人经历不明、历史状况不清,无法进行有效考察的,不得确定为拟聘用人选。

  (五)体检

  根据报考人员的考察情况,以计划招聘人数1:1的比例择优确定体检人员,由本单位统一组织到指定医疗机构体检(体检费用由报考人员自理)。体检工作按照桂人社规〔2019〕11号文件精神执行。

  (六)公示

  根据不同岗位报考人员的考试、考察、体检等情况,择优确定拟聘人员,拟聘名单在广西人事考试网、广西人大网、“广西人大”微信公众号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内容包括:拟聘人员姓名、性别、专业、学历、拟聘岗位。若出现因考察、体检无合格人选或报考人员本人自愿放弃等情况,需要取消招聘计划的职位,将在公示中加以注明。

  (七)聘用

  经公示无异议人员,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签订聘用合同。按有关规定执行试用期制度。

  六、纪律与监督

  本次招聘考试应聘人员、招聘单位和招聘工作人员违纪违规的,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5号)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七、其他事项

  (一)考试初定在2022年6月前完成。应聘考生应在考前14天申领“扫码抗疫情”小程序的“广西健康码”、“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的“防疫行程卡”,并自我健康观察14天,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不出国(境)。

  (二)考生(含笔试和面试)须提供考前14天内健康码、行程码和疫苗接种码三码合一的绿码,并持考前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地来邕考生,应按照南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规定,自觉做好抵邕健康管理工作。

  (三)考生应自觉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报告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不得隐瞒或谎报。

  招聘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事处

  韦笑0771-8806054;曾夏云0771-8806052。

  招聘监督举报电话:

  0771-8806134(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0771-8806125(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纪委)。

  招聘监督举报邮箱:

  gxrdjjz@gxrd.gov.cn(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点击下载>>>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2022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信息表.doc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doc

  3.疫情防控调查表.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22年4月19日

温馨提示:因考试信息、考试政策及招聘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告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