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诚聘优秀博士后简章

发布时间:2018-02-07 14:15:39在线客服:

   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诚聘优秀博士后简章

  2018年2月7日讯: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简称仿生所)创建于2002年,是跨机械工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南航优势学科,并与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技术、脑(神经)科学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机构。仿生所坚持前沿科学探索、技术成果转化和服务工业需求,是国内“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先团队之一,形成了运动仿生、轻质多功能结构与材料和摩擦学与表面工程三个研究方向。2016年获得“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仿生技术的产业化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仿生所现有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6人(含青年千人一名)、副教授6人,讲师和实验师4人,专职秘书1人。在站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10多人、硕士生40余人。

  仿生所先后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工工程与材料部、信息学部、生命学部、数理学部主持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参加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面上和青年项目30多项,反映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已经得到国内不同学科专家的认可;主持科技部863项目2项,国防基础研究项目2项;面向航天产业的项目和载人航天预研多项。作为主要单位参加973计划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在基础研究的支撑下,仿生所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近400篇(SCI收录2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到2016年仿生所获得江苏省333人才计划4人次,青蓝工程3人次,政府津贴1人次,原国防科工委51人才工程1人次。所培养的研究生获得上银优博铜奖1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3人获得学校优博培育计划、1人直接被聘为副研究员。

  仿生所自行研制了三维多通道微载荷测力阵列、材料黏附性能测试实验机、运动步态实验系统等原创实验系统;按照发挥研究特色,满足航天需求,支撑航天学科发展的思路,仿生所积极寻求仿生技术与航天需求的结合点,在仿生黏附材料的航天应用方面与航天5院、航天8院、国家航天员中心、中科院小卫星中心等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形成了航天员作业辅助、健康协助、空间站作业和巡检机器人、空间碎片捕获和消旋、非合作目标作业等结合点,成为南航航天学科的主要支撑方向之一。

  仿生所依托设备创新和研究优势,构建了高水平的国内外合作研究生态圈。国际合作方面,分别建立了中德仿生学高层论坛,已经组织会议三次,形成合作研究项目1项;组织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东盟仿生学协作网,已经组织交流2次; 研究成果获邀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并在第39届日内瓦发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罗马尼亚政府奖。“动物粘附接触的运动行为—力学精确测试及运动仿生技术”获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系统是国际上唯一可以用于动物多足接触力同步测试的设备。研制的仿壁虎机器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和《走进科学》栏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拟招聘博士后的研究方向】

  1、神经科学:动物(鸽子、壁虎等)运动的神经控制及动物机器人;

  2、机器人控制:仿壁虎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

  【博士后人员待遇】

  1、基本薪酬18万元/年,同时按政策享受学校科研津贴;

  2、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由选择是否落户南京,选择落户南京的,博士后出站时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南京市相关条例执行;

  3、聘期内可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类科研项目;

  4、博士后出站,成果优秀,如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检索高水平论文等,可优先推荐参与南航职称评定(副高),在学院与学科组指标单列,优先推荐申报南航教师岗位;

  5、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享受学校提供的博士后公寓,其他福利待遇同南航正式教职工;

  6、其他待遇与相关政策,参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校人字【2017】15号)。

  【博士后入站推荐】

  1、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2、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应聘基本要求】

  1、具有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2、生物学或者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

  3、岗位1,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理学,具有微电极植入经验等者优先; 岗位2,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控制,具有四足机器人研究经验者优先。

  【申请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请登录http://rsc.nuaa.edu.cn/bsh/ReadNews.asp?NewsID=1480下载);

  2、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证明材料;

  3、推荐信和推荐人联系方式;

  4、初步工作设想。

  【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老师; 微信:Dai20010930

  E-mail:zddai@nuaa.edu.cn

  (投递标题请统一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学校+本人专业)

温馨提示:因考试信息、考试政策及招聘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告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