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复习资料
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命题机构和出题模式大揭秘 免费下载:公共基础知识典型真题演练pdf电子版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必考: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发布时间:2016-01-09 10:18:50 来源:事业单位招聘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李克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要通过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人才评价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上,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贯通,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由于今年所有参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均未通过评审,时隔十一年后该奖项再次出现空缺。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个人。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三大奖共评选出295个获奖项目,比2011年减少21%,获奖项目含金量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突出,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新兴产业等特点。此外,来自瑞典、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7名外籍专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二等奖41项。

  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南昌大学硅衬底LED项目),二等奖65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等),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

  冲村宪树(日本)

  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

  彼得·史唐(美国)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

  卡洛·鲁比亚(意大利)

  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回顾2015年的中国科技,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无疑是最亮的一颗星。她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历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名单

  2000年

  吴文俊(1919.5.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1930.9.1—),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1937.2.5—2006.2.13),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1919.9.2—2005.7.6),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1929.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刘东生(1917.11.24—2008.3.6),地球环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1932.11.17—),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孟超(1922.8.31—),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

  李振声(1931.2.25—),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

  闵恩泽(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征镒(1916.6.13—2013.6.20),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光宪(1920.11.7—),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1929.4.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

  师昌绪(1920.11.15—2014.11.1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1924.11.30—),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吴良镛(1922.5.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家麟(1920.8.8—),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郑哲敏(1924.10.2—),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1938.11.11—),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张存浩(1928.2—),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 (1918.8.3—),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

  于敏(1926.6.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 

  空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全国各省事业单位招聘网导航